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肖某董某莹事件处置情况被通报,人民日报刊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组发布关于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的通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对相关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回应了社会关切,顺应了民心民意。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组发布关于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的通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对相关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回应了社会关切,顺应了民心民意。

  此前,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引发相关舆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莹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并及时通报了关于肖某引发舆情事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

  通报事实清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体现了对医学人才培养、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对医疗行业不正之风“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有关部门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雷厉风行,坚决清除医疗行业的“毒瘤”,值得称赞。有关部门直面舆情“风口”,解开了公众的诸多疑问,进一步廓清了层层迷雾,让事件真相水落石出。事实证明,面对公共舆情事件,惟有坚持公开透明,不遮掩、不护短,才能赢得公众信任,重塑行业良好形象。

  医学是一门关乎生命健康的学科,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其职业道德水准常被寄予更高的期望。让优秀的人才学医从医,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而医生成长从来没有捷径,惟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不负生命重托。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的摇篮,必须建立科学而严格的选拔培养制度,打造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队伍,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筑牢根基。

  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这些成就凝结着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心血。医务人员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每当危急时刻,医务人员用生命守护生命,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这个群体是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成为一道“必答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既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广大医务人员的爱护。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要求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道德行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务人员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新时代加强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关键举措,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提供了坚实保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是医疗行业的生命线。希望有关部门和机构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校风教风建设,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医德医风医道,成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健康基础。

  相关新闻

  绝不姑息!坚定维护医疗行业纯洁性(新华社)

  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组15日通报关于肖某董某莹事件最新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传递党和政府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鲜明态度,体现对人民健康负责、让行业风清气正的坚定决心,对任何违背医德医风、校风教风的行为绝不姑息,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净化行业生态。

  此次通报中,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对肖某董某莹事件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以及相关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参与指导下,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参加,通过谈话、调阅原始资料等方式,组织专家组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项目进行评估,查明事实,对5家机构和19名涉事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此次通报直面关切。这是继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调查组通报吊销肖某医师执业证书、撤销董某莹四项证书后,更全面、深入、彻底的调查。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定维护医疗行业纯洁性的信念,体现了对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对学术不端、职业精神失守等起到有力震慑,避免医德医风被玷污,校风教风被侵蚀。

  通报中涉事人员和机构暴露出的问题,既有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德医风建设相关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问题,也有相关负责人履行责任不力;既有对相关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管理不严格、对论文署名把关不严,也有成绩单造假、学位论文抄袭剽窃等问题。这恰恰反映出健康无小事,医德医风建设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极端重要性,要构建长效机制,夯实医疗质量安全防线。

  让患者就医看病更安心、更放心,医疗质量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核心,它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安全,更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硬指标。每一分医疗质量的提升,都镌刻着临床医师的医者仁心,闪耀着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智慧。医疗机构必须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坚决向学术不端行为说“不”。医学教育之“严”,应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火墙”。医学研究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理应成为学术诚信的标杆,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真正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在心间。

  问责处理是起点而非终点。唯有在医学教育中牢固植入“生命至上”的基因,在执业准入中筑牢制度铁壁,在监督体系中形成威慑力,才能让医者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让整个行业更加被社会信任和尊重。

  医者仁心,不容玷污;职业尊严,必须坚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医疗机构要以案为鉴,完善医务人员准入考核机制,将职业道德作为硬指标;建立动态监管体系,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健全激励机制,让德才兼备的医者得到尊重。

  医疗行为之所系,乃性命之重托。在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要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筑牢医疗质量安全防线。

  以最严苛的学风塑造最纯粹的医风,让仁心仁术成为不可动摇的职业信仰——这既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刘德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4496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