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美团宣布,全天订单数超过1.2亿单,淘宝闪购日订单数量超过8000万美团、巨头们投入巨额补贴掀起“0元购”风暴。
有消费者晒出“9元买20单外卖”战绩,骑手日收入飙升至1700元,有奶茶店单日爆单900杯,增长400%。
一个全新的增量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外卖平台推动消费资源价值再创。
自5月以来,杭州、武汉、长沙、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订单增长超100%。
但外卖繁荣背后,却是产业链的全面紧绷。
外卖狂欢下
也要反内卷
我们一直说的内卷是什么?
过去,供应链下游压榨上游、平台压榨商家等“内卷”模式,本质上是压低利润导致经济的下行螺旋。
当前外卖行业的竞争已呈现出“内卷”迹象:
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导致了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的低利润;激烈竞争的高传导性,使得外卖平台与部分商家陷入“赔钱赚吆喝”的困境。
饿了么出现了“吃货卡红包”,“满18.8减22.8”的优惠券。0元购变成了-4元购。
阿里被曝光,将推出 “超级星期六”外卖计划,未来100天每周六都有。
淘宝闪购的百亿补贴和“超级星期六”活动,冲击了美团的核心业务。为阻击淘宝闪购的分流,美团于7月5日下午跟进外卖补贴战。
平台通过“满18减18”“0元奶茶”等补贴抢占市场,商家被迫承担隐性成本。有茶饮品牌参与免单活动时,每单反而亏损2-3元。
15日,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布《关于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的倡议书》。
倡议书表示,美团、淘宝闪购(饿了么)近期发起的“0元购”、“满18减18”等极端补贴行为,为争夺外卖市场份额挑动低于成本价的恶性价格战,已造成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行业生态严重失衡,导致本区大量餐饮企业经营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更让大量依赖堂食的实体店遭遇严重冲击、苦不堪言。
脉冲式的爆单导致供应链崩溃,店员边做边哭、骑手闯红灯送餐、系统频繁崩溃。
骑手遭遇“过山车式收入”,补贴期配送费翻倍,但周中收入骤降一半,高温下超负荷配送(日均100单以上)引发安全隐患,职业稳定性荡然无存。
上海某小区单日丢弃未认领外卖37单,南昌奶茶店30杯饮品直接倒入垃圾桶,“薅羊毛”心理催生非理性消费。
利润压缩下,也让部分商家不得不降低原料标准或超负荷接单,埋下安全隐患。
这类迹象的显现,如果不引起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着力去规范与解决,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外卖竞争在激发消费活力的同时,应尽量避免掉入“内卷式”竞争陷阱。
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拼价格”转向“拼价值”
不“套路”
外卖平台与商家应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不“套路”消费者,做真正的“品质外卖”。
避免最后的“补贴一停,感情归零”。
一种名为“幽灵外卖”的灰色业态愈发活跃,其背后反映出的是食品生产、加工、监管等多环节的重重隐患。
少数无良商家盯紧外卖平台的低门槛和线上运营“钻空子”,为降低成本和追求利润,采购过期、变质的低价原料,甚或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在卫生条件不达标、加工过程不规范的小作坊,借用他人营业执照,堂而皇之上线运营、牟取利益。
“拼价格”导向下,由于外卖产品质量往往难以在刚购买时被消费者直接感知,低质量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反而能够生存下去。
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往往因为成本劣势而难以发展,最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外卖平台绝不能以“销售中介”自居,对“幽灵厨房”实行“零容忍”清退。
平台与商家只有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做真正的“品质外卖”,外卖产业才会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外卖经济”的根基才能更稳,消费者才会长远受益。
小结
当骑手配送费高过餐费,商家卖一杯亏一杯、消费者囤货吃到“需备胰岛素”时,这场狂欢注定没有赢家。
外卖行业的终极战场,不在补贴额度的数字游戏,而在能否让每一杯奶茶、每一份餐食,都承载起对劳动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三重尊重。
当平台从“拼低价”转向“拼履约效率、拼用户体验”,才能真正激活消费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