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跨越地产分水岭高处的山坳。
地产业务收入降低、毛利率持续下探、投拓端逐年缩减成为中国铁建及中国中铁的市场挑战。
观点网 过去几年,在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下,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叱咤风云、规模登顶五六千亿的民营房企,走向了求存之路。
相较之下,经营稳健、资金充裕的地产国央企迎来了春天。
一方面,当民营房企在债务压力当中夹缝求生之时,有信用背书的国央企仍旧能够获取充裕且稳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当各家企业收缩聚焦,减少投拓的时候,国央企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角。
在外界看来,在这场资源重配与市场大幅变革中,未来的王者将会是国央企。
然而,市场下跌与交易变动也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变数。从目前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拥有先天优势的国央企们,也也遇到地产业绩下滑、盈利能力转弱、开发投资减少等难题。
前不久,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接连发布2024年财务报告。
拆解两家“中铁系”企业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两家企业的地产业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挫。
好在,房地产业务并非两者的单一业绩来源,基建、工程承包等占大头的业务虽受宏观经济影响,但建筑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仍旧在市场震荡中表现出其竞争力。
盈利下探
过去一年,为推动房地产稳市场、去库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受此影响,市场呈现出边际改善的态势,但需求端的复苏仍旧面临一定挑战,整体仍旧处于筑底阶段。
在此大背景下,地产业务收入降低、毛利率持续下探、投拓端逐年缩减成为中国铁建及中国中铁的市场挑战。
从营收规模来看,中国铁建的体量更大一些,但由于基数较大,其降幅亦较为明显。
数据显示,期内,该公司录得总营收10671.71亿元,地产开业务(中铁建地产)实现营收718.9亿元,同比减少13.67%,是该公司所有业务版块当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个。
相较之下,同期,中国中铁实现总收入11603.1亿元,其中,地产开发业务(中铁置业)实现营业收入482.8亿元,同比下降5.17%,回落至四年前的水平。
实际上,五年前,两者的体量相当,彼时,中铁建地产的营收仅409.29亿元,中铁置业的营收甚至较中铁建地产更高,达到493.04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但显然,在民营房企纷纷爆雷退出市场的这些年,中铁建地产利用其自身优势,开疆拓土,其业务规模迅速提升。
观点新媒体查阅发现,2021年,中铁建地产的营收便迅速反超中铁置业,前者为506.62亿元,而后者为502.49亿元。
而后,中铁置业的营收表现始终在四五百亿的档位徘徊,而中铁建地产则迅速冲上八百亿的规模。
虽2024年,两者的营业收入均有所下调,但中铁建地产的体量仍旧接近中铁置业的两倍。
从盈利表现来看,两家企业毛利率的下降幅度相近,但中国中铁的毛利率略高于中国铁建。
财报透露,过去一年,中铁置业实现毛利率14.44%,同比减少0.07个百分点。而中铁建地产的毛利率仅10.92%,减少1.29个百分点。
实际上,近几年,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下滑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共同面对的难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受调控限价影响,目前部分项目售价较低;其二,部分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导致成本攀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楼市低位潜行,当下,大部分项目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去实现库存去化。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地产行业的毛利率持续探底,甚至对比前些年,直接出现腰斩的态势。
以中铁置业为例,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中铁地产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9.16%,然而,次年却减少了了5.96个百分点,为23.2%。
2022年,中铁置业的毛利率直接跌破了20%的关卡,降至17.07%,随后几年更是持续下挫。至于中铁建地产,其2020年的毛利率是20.33%,但到2024年则直接下降了9.41个百分点,至10.92%。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不止是中铁置业、中铁建地产,目前房地产行业大多数企业均出现了毛利跳水的现象。
不过,由于前些年中铁建拿了比较多高价地,导致其整体盈利表现要比中铁置业要低一点。
投拓缩减
中国中铁布局房地产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国资委为中国中铁颁发了房地产业的“准入证”,两年后,其成立了中铁置业,通过整合旗下多个子公司,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务的发展。
而中国铁建的入局时间更晚一些,在2007年。不过,虽未拥有先发优势,但中铁建地产的整体规模增速要更快一些。
据了解,中铁建地产在2010年首次冲破百亿门槛,随后,其规模便迅速拉升,2019年首次突破千亿销售额,2021年达到1432亿元,成为中型房企的代表。
2024年,其销售表现有所回落,同年,中铁建地产实现销售金额951.45亿元,同比减少21.62%,销售面积为69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
报告期末,该公司实现结转收入718.9亿元,结转面积为578.23万平方米,期末待结转面积共计2337.64万平方米。
相比之下,中铁置业的规模要小一些。
这家企业同样在2010年冲破百亿门槛,甚至中铁置业的销售额在2013年曾一度超过中国铁建。
随后几年,中国中铁的增速却逐步放缓,直至目前始终未达千亿,最高一年是在2022年,达到751.9亿元。
2024年,中铁置业的新签合同额为434.3亿元,同比减少37.61%,销售面积为2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04%。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报告期末,中铁置业预收售楼款为384.92亿元,中铁建地产这一数值为554.75亿元,鉴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这些款项会在接下来两到三年时间里转化为营收。
土地储备是支撑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基石。
前几年,在土拍市场,曾经高歌猛进的头部民营房企基本隐退身形,而国央企和地方城投公司则成为了拿地主力军。
在大多数民营企业退出市场的时刻,中铁建地产与中铁置业均有逆市加速的想法。
最明显是在2021年,彼时,中铁建地产新增64个项目,新增土储总建面共计2115万平方米;同年,中铁置业新增土地储备530.2万平方米,也是近五年来最多的一次。
不过,随后几年,中铁建地产和中铁置业的拿地积极性明显减弱。
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中铁建地产全年在上海、西安、成都、南京、天津等13个城市共计获取房地产项目22个,权益总计容面积为199.8万平米,权益合计土地价款为147.32亿元,获取土地平均溢价率为5.16%。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截至报告期末,该集团在95个国内城市,进行522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建设用地总面积约4322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3730万平方米。
相比之下,中铁置业的土地储备要更少一些,报告期内,该公司新增土地储备41万平方米,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1217.78万平方米,待开发规划建筑面积1726.08万平方米。
无论是中铁建地产还是中铁置业,一方面,两家企业原有的土储存量较大,仍需要时间去化;另一方面,当下市场需求端压力仍未减小,因此,近两年,两家企业均放缓了纳储的节奏。
山坳上的地产|跨越地产分水岭高处的山坳
(转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