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对话邬贺铨院士:高关税不利于通信行业发展,6G有标准分裂的风险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周锦童编辑| 杨锦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周锦童

编辑| 杨锦

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不仅要在5G和其他无线技术难以支持的特殊场景应用中证明其不可替代性,还要在大众消费刚需和大量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即便对传统服务也能证明其有效性和经济性,这才是6G价值的所在。

在媒体对话环节,邬贺铨还分享了他对于5G向6G进行本质性转变的一些看法。

从1G到4G,通信技术发展的比较顺利、技术路线比较清晰,但当通信技术步入5G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面向消费应用和行业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通信技术从满足共性需求迈向应对个性挑战的新阶段。”

邬贺铨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5G总体上下载速率比4G快七、八倍,但用户感受一般,面向工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快,这对6G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挑战,包括:

如何应对消费应用领域的不确定性、如何平衡行业应用投资回报与严苛要求、如何满足空天地一体等新场景、如何适应网络架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如何统一国际标准问题。

在邬贺铨看来,6G研究在生态和环境方面都与5G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4G面向消费、5G开始迈入工业应用、6G要真正完全开展这些新的应用场景,人机物互联、天空地协同、通感算融合、云边端协同、内生安全、泛在性连接、可信普适性服务、绿色化等目标,都需要很大的创新才能支撑。”

此外,他还指出,通信应该在融合和支撑行业上面发挥作用,倒不一定是引领(作用),通信本身服务于新型工业化,会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加速支撑的作用,在AI时代,要把AI跟5G、6G结合,这会给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展开全文

“我相信按照现在时间表,2030年6G商用的时候,手机就会变成AI终端。”

邬贺铨还谈到地缘政治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挑战。他直言,有些国家人为地设置障碍,对很多产品断供,有非常高的关税,这实际上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由于国际竞争的问题,6G有标准分裂的风险,希望通过全球的6G大会促进标准的统一。”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

媒体:从5G到6G,通信技术正在经历哪些本质性转变?6G最值得关注的战略性特征是什么?

邬贺铨:移动通信发展到现在,整个来讲1G到4G发展地还是比较顺利的,主要目标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面向消费者的通信。另外技术路线比较清晰,主要技术还是依靠条子编码多子技术,总体上比较成功。

到了5G以后发现情况有所变化,因为5G已经扩展到要支持很多行业的应用,后来显著发现了面向消费的应用和面向行业的应用有很大的不同,面向消费应用基本上是共性的,电商行业也有很多个性的挑战。

在5G以后发现了,可能要依靠频率的扩展,依靠多天线才能往上发展。中国商用5G有5年了,从总体来看,下载速率比4G快了七八倍,但是在用户的感受而言,可能并没有像原来开始想象那么好,另外面向工业的应用发展也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快,所以现在6G的研究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第一点,6G还是要面向大量的消费应用,可是5G在消费应用的体验并没有跟上,当然在6G阶段,我们说人工智能到来可能新的终端会有出现,所以未来的面向消费应用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第二点,6G要更深入地用到行业,但是行业有个性化的问题,6G肯定还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要非常高速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苛刻的一些要求,在这上面预计能不能达到投资回报,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点,6G提出来要能够天空地一体、人机物联互联,这些新的频率要扩展,地面的汽车,空中的无人机,还有卫星等等,这些应用扩展了很多,这些也是个新的挑战,能不能既满足这些特殊场景的需要,又要满足大众的刚需的需要,这两者能不能在同一个频段、同一个网络上兼容实际上并不是想象那么容易的。

第四点,现在网络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追求高带宽、低时延,未来的通信已经不是人到人的,可能人到机、人到物,这已经不是点到点,可能是点到多点、多点到点,可能同时要支持多归属、多连接、多接口。

过去我们一般的应用都是大的下行,从网络下载的多,现在可能大上行,倒过来传的多,所以网络要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已经远远超过了5G所想象的这个阶段,可能原来用一个网络来覆盖所有的应用,那么未来是不是能做得到,这也是个新的问题。

第五点,人工智能在6G时代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空口,把信道的情况摸得更清楚,能够更精准的利用信道,但是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那么在计算的时候采集大量的数据和计算会有时间,而通信是要求实时性的,在满足复杂度和实时性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也是6G面对的新的挑战。

第六点,现在6G和10年前研究5G的时候相比,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现在一些国家不仅仅在贸易上封堵中国,在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上面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形式,可以说形式越来越严峻。

那么科技的交流合作以及供应链的断裂,市场的封堵,这些对于我们要形成一个全球统一标准,也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说6G的研究面临的跟5G有非常大的不同的这种生态和环境。

如果说4G以前都是面向消费,5G现在开始迈入到面上更多的工业应用,那么6G要真正完全开展这些新的应用场景,所以在这些方面,从6G来看,我们要面对一个人机物互联,天空地协同,通感算融合,云边端协同好、内生性的安全,泛在性的连接,绿色化的生态、可信性、普适性的服务,在这些要求上面需要很大的创新才能支撑。

媒体:6G大会强调“全行业共同定义”,您如何看待通信行业在引领跨行业融合方面的责任和作为?

邬贺铨:全行业不是一个行业的所有,而是指各行各业。整个6G将来要服务于所有的企业,全行业共同定义,我们对消费的需求,这么多年来掌握了一些经验。

经过对5G的摸索,我们发现了其实我们对行业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在5G的阶段,我们把消费的一些网络架构搬到了行业,仅仅是改进了带宽、时延、确定性,以为这种可以满足行业应用了,实际上不是。消费应用是人到人,行业应用是人到机器、机器到机器、人到物是有很大的不一样。

消费应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型公共网络,可能很多层次都没问题,但行业应用更多的还是个局域网,那么它更关注的是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所以实际上这是指工业应用。

如果再把扩展到面向车联网,那就不仅仅是要面向迁移到路,迁到云,把通信的模式能增加,可能同时要多个信道的接力,也包括广播式的服务,那么这些都是面向消费不同的。

那么,到6G我们还要面向低空,面向卫星,所以实际上不同行业需求不一样。现在要想6G更好地服务于行业,我们需要更好的深入的了解行业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定义我们通信网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通信应该在融合和支撑行业上面发挥作用,倒不一定是引领。当然我们说通信本身它会服务于新型工业化,会对真正的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加速支撑的作用。尤其是AI时代,把AI跟5、6G的结合,我想会给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媒体:作为大会顾问委员会主席,您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凝聚全球共识?

邬贺铨:第一个方面是希望能够促进全球6G的统一标准。实际上移动通信的发展从1G、2G、3G全球移动通信的标准都并不是统一的,不同的标准就要求我们的手机必然是多频的多模的,否则没法全球漫游,这就是付出我们成本的代价。

那么从5G开始实际上是统一标准,但是6G现在由于国际竞争的问题,有标准分裂的风险,所以在这点上,我希望通过我们全球的6G大会,促进标准的统一。

第二点是频谱的统一。移动通信需要有新的频率,特别是6G的高带宽需要新频段,很多时候需要在已经使用的频段上进行重更,调整出来,能不能全球有统一的6G共同频段,这样的话基站和手机成本下降,有利于整个通信的服务。

第三点是希望促进供应链的统一。供应链是个市场行为,应该说不存在统不统一的难题,可是现在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有些国家有意要(建立)国内整个产业的通行的供应链,很多产品断供,有非常高的关税,这实际上是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第四点是市场的统一。移动通信是全球互联互通的,不应该人为地设置障碍。如果把市场设置了障碍,这会导致通信成本的提升。6G面临很大的创新挑战,需要全球同行加强合作。而且6G已经不仅仅是面向消费了,是面向行业,也需要跨通信与其他的垂直行业的合作。

媒体:您曾经强调“6G网络服务刚需为本,当前需要针对刚需应用提出合理的标准”,在当前6G技术探索和标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哪些“刚需场景”最具引导价值?标准应如何从“需求侧”出发?

邬贺铨:6G会面临很多新的应用需求,包括卫星、无人机,以及一些工特殊工业场景。那么这些场景都是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大量的还是小众场景。

比如我们前两年手机质量受到大家的关注,有不少用户注册了手机智联卫星的用户,但是实际上活跃用户是很少的,因为在有地面信号的情况下,谁没事会用卫星,但是我们这些场景是卫星作为一种应急,我们是有备无患,但对运营商来讲,如果不能形成一个规模效应,网络是很难作为商业上能闭环的。

所以对6G来讲,既要满足一些小众的特殊场景,而这些特殊还需要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和难度,这些小众的东西又不能带回来商业的回报,所以这是个矛盾。

因此6G作为一个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话,首先要满足大众的刚需要求。大家可能说现在4G都能满足,那是否意味着不需要6G了?我的看法是6G对于那些4G甚至3G能满足的业务,要能表现出更便宜、更快、更安全、更可靠,那么这怎么能做得到呢?实际上5G已经是这样了,耗电费,单位的流量的电费,5G都比4G低的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技术的进步,对传统的业务,我们到6G阶段会比4G更便宜。当然了我们不限于只是原有的服务,我相信按照现在时间表,2030年6G的商用,到时候手机就会变成AI终端。

大概是2007年iPhone的出现,终端从功能终端转到了智能终端,也带来手机的换代。那么到6G终端跟6G正好相伴而生,也会给我们用户带来了新的用户生成内容的能力,可以带动新型的信息消费以及新一代的换代潮,所以这是面向大众刚需。当然也包括工业场景,机器视觉、自动遥控、远程控制、远程巡检等,都会有大量的应用。

5G在这上面开了个头,但是5G在单位工业模组的成本还在下降,如果说未来再加上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人这种智能体的服务,那么工业上这些应用也是个大众的刚需,有了大众刚需的支撑,这是6G网络的价值所在,有了这些支撑6G网络,同时在覆盖那些小众的服务,也能得到很好的这种商业的闭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2756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