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战略的激进化与风险赖清德上任还不到一年,就以“新两国论”和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等言论不断挑衅,试图复辟“军事审判制度”,这比其前任蔡英文时期的“切香肠”式渐进策略要激进许多。赖清德这种招数,简直是在踩着边缘寻求刺激。他的行为无异于在火药桶上玩火,公然挑战《反分裂国家法》,这不仅可能引发两岸关系的紧张升级,也是对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的挑衅。
赖清德似乎在进行一种“豪赌”:一方面试图通过“法理台独”来试探大陆的底线;另一方面,又希望借助国际力量来实现所谓的“台湾国际化”。然而,赖清德可能忽略了一项关键事实: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原本对台比较友好的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近期,美国智库的报告也指出,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有效性存疑,这对于赖清德寄托于外部力量的策略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
大陆的强力反制与战略布局针对赖清德的激进行为,大陆显然不会坐视不理。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所言,大陆已经由过去的“反独遏独”升级为“打独”。尤其是解放军东部战区通过高频次、高规格的演训活动,展示了在台海方向已经形成的压倒性优势。这不仅是对“台独”分子的惩戒,也是对外部干涉者的严厉警告。
实际上,大陆的战略布局正在从威慑体系建设、区域拒止能力提高到全方位的实战准备。当歼-20与055万吨驱逐舰形成战略组合,东风系列导弹覆盖台湾全岛时,所谓的“海峡天堑”已不复存在。解放军不仅在硬实力上快速成长,对于事件的敏锐反应以及执行的高效都是其成功威慑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双面策略”与局限性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战略模糊”的手段,只是这种模糊基本是嘴上说说,面对现实时则显得力不从心。尽管通过文件和声明显示出所谓“三重威慑”,但其“联盟威慑”、“两岸双重威慑”、甚至“非军事化威慑”实际上都没有明显效果。美国决策层对解放军快速增长的实力深感忌惮,“本土防御”已成为新的关键词,象征着某种妥协或无奈。
台媒的焦虑与两岸的未来走向台湾媒体对赖清德的极端做法也表示了不安,为避免战争,他们提出了一些统一条件,但这些条件在本质上仍缺乏诚意,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愿景。在全球的政治博弈中,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政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
从棋子到弃子的悬念在美国眼中的台湾,利益远大于实际价值。对赖清德来说,与其被美国用作制衡中国的棋子,不如主动融入中华民族的发展潮流,全力推动和平统一。毕竟,一旦误判形势导致擦枪走火,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台湾民众自身。
结语:审时度势,慎言慎行对于赖清德及其背后支持者来说,试图挑战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从长远来看,是不明智且危险的。历史告诉我们,当分裂势力试图绑架民意,以强硬姿态推行“台独”主张时,往往会逼近战争的临界点。由于两岸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严重不对称,“台独”梦想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可能给台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个复杂的博弈,就是当今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和台海问题的一个剪影。在国际舞台,任何不负责任的“台独”行动都是在火中取栗,最终自食其果。因此,两岸携手,共同努力,在共同的基础上探索未来,是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