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一”的天选时刻
话说当年首飞日期原本定在1月7日,硬是被成都的阴雨拖到11日。谁料这阴差阳错,凑出了下午1点11分起飞的八个“一”——冥冥中注定的中国航空里程碑。地面观众眼瞅着这架黑色战机拖着尾焰直插苍穹,低空通场时掀起的气浪把观礼台的横幅都掀飞了。李刚在座舱里感受着鸭翼带来的灵敏响应,手底下的操纵杆比开过的任何战机都听话,活像握着游戏手柄操控变形金刚。
座舱里的“科幻办公室”
别以为隐身战机驾驶员都得缩手缩脚,李刚坐进歼-20座舱就跟回家似的自在。设计师杨伟给试飞员发了空白图纸,让大伙儿自己贴开关位置——最后定稿的座舱布局,是飞行员们拿着小贴纸“玩”出来的现代艺术品。夜间飞行时,手指摸到带防差错设计的按键就知道该按哪,操作界面比智能手机还直观。李刚最得意的是那块一体化液晶屏:“从发现目标到导弹发射,比手游抽卡还利索!”
空中格斗的“跑车手感”
说起歼-20的机动性,李刚直接拿超跑打比方。TVC矢量发动机配上数字电传飞控,这铁鸟能玩出9G过载的死亡翻滚,飞行员得扛住相当于自身体重九倍的压力——相当于胸口压着八个壮汉做俯卧撑。有回跟外军战机掰手腕,歼-20几个眼镜蛇机动就把对方甩出锁定区,气得对手电台里直骂街。地面雷达站看着空情图乐了:“咱们这隐身战机,打架跟跳街舞似的!”
试飞员的“刀尖芭蕾”
34年飞遍13个系列24种机型,李刚这“老飞”的履历就是半部中国航空史。当年飞螺旋改出科目,战机像陀螺似的每秒滚转一圈,他愣是靠着肌肉记忆把“脱缰野马”拽回正轨。这种玩命活计在他嘴里成了“特!别!爽!”的极限运动——毕竟能让价值几十亿的战机服服帖帖,这份成就感可比开民航客机带劲多了。
从首飞到列装,歼-20走了整整六年,李刚带着团队飞了数千架次。如今看着铺天盖地的歼-20机群,他总想起当年那架刷着纯黑涂装的验证机:“现在的小伙子多幸福,开着完全体隐身战机巡逻,哪像我们那会儿得揣着灭火器上飞机!”这声感慨里,藏着中国航空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沧桑巨变。下次听见歼-20撕裂云层的轰鸣,不妨想想座舱里那个喊“没飞过瘾”的试飞员——正是这群刀尖舞者的“爽快”,撑起了共和国天空的钢铁长城!